发表时间: 2024-12-26 16:20
提起腹胀,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很多人就经常出现过。它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
腹胀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它背后隐藏多种复杂的原因。而功能性腹胀就是其中最为典型且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它不仅发病率高,且容易反复发作。
那么,在出现功能性腹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带诸位认识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小淘气”。
功能性腹胀是指反复发作的腹部胀满感、压迫感或者气体堵胀感,和(或)可观测到腹围增大。主要症状是腹胀,常伴有肠鸣,排气增多,频繁嗳气等症状。
功能性腹胀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根据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功能性肠病(包括功能性腹胀)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2.25%,并且还在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功能性腹胀必须同时包括下列2项,并且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近3个月内符合要求:
1、反复出现的腹胀和(或)腹部膨胀,平均至少每周有1日发作;腹胀和(或)腹部膨胀较其他症状突出。
2、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或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当怀疑患有功能性腹胀时,可按需采取下列检查排除其他潜在问题:
1、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了解有无其他脏器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腹胀。
2、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对于肠道器质性改变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3、电子结肠镜及电子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结肠、直肠及胃黏膜情况,有助于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45岁以上的患者,近期出现腹胀,并伴有消瘦、贫血、黑便、吞咽困难或腹部包块等报警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将电子结肠镜及电子胃镜检查作为其常规检查项目。另外,如临床怀疑乳糜泻,应进行胃镜和十二指肠黏膜活检。
4、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片:显示肠腔扩张积气、粪便存留。
消化道钡餐:显示钡剂在胃肠内运行的情况以了解其运动功能状态。
腹部超声及CT:了解腹腔脏器有无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影像学改变。
5、肠道动力检测:包括结肠传输试验、肌电图检查、无线动力胶囊检查等,评估肠道运动功能。
6、碳水化合物呼气试验:测定呼气氢/甲烷水平,判读有无SIBO。
7、心理状态评估:功能性腹胀患者有可能伴有焦虑、抑郁,需要进行相应评估。
1、饮食疗法:
避免食物不耐受和减少食物残渣的发酵(每日排便):
2、西药干预:
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未能得到改善,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药品:
3、中医干预:
对于无法接受西药的患者,中医治疗不外乎是一种较好的干预手段,可根据证型,辨证施治:
大家通过以上的方法,就能够有效评估与干预功能性腹胀的发生和发展。此外,大家要警惕由疾病带来的腹胀,患了胃肠疾病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