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2 18:54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而骨折患者的外科护理对于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方面,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给予高度重视。
希望通过这份科普,能够成为您康复路上的得力助手,让您在面对骨折时,不再迷茫与无助。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学的力量,为您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共同迎接健康、美好的未来。
骨折术后早期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康复训练,如踝泵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有效推动血液在局部循环。这种循环不仅为骨折处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促进了骨折的愈合,还帮助消除了局部的肿胀与淤血,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感。
2.维持肌肉力量与弹性
长时间的制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而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肌肉锻炼,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能够在不增加关节负担的前提下,维持肌肉的力量与弹性。这不仅有助于患者在后续康复阶段更快地恢复肢体功能,还能减少因肌肉萎缩带来的行动不便与安全隐患。
3.保持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对于骨折患者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术后,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患者进行如膝关节屈伸练习等关节活动,可以从较小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活动角度。这种练习能够有效防止关节粘连与僵硬,避免纤维组织的增生导致的活动受限,为患者的全面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骨折患者的
疼痛管理与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的疼痛管理与心理护理十分关键。在疼痛管理上,医护人员依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轻度疼痛用物理方法,如冷敷或热敷;疼痛明显时合理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时注意不良反应并严格把控剂量与时长。
心理护理同样不容忽视。骨折使患者行动受限,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会耐心沟通,讲解治疗与康复过程,增强患者信心。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情感支持,还可组织患者交流康复经验,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者在身心良好状态下接受治疗与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与身体机能恢复。
骨折术后预防
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要点
下肢静脉栓塞是骨折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在骨折术后护理中,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是重中之重。
1.基本预防措施
术后患者应尽早开始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的主动运动,如上肢的伸展、握拳,下肢的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尽早下床活动更是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关键。一般来说,术后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24 - 48 小时内尝试下床站立和短距离行走。但下床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需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物理预防措施
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是常用的物理预防方法之一。这种弹力袜从脚踝到大腿根部压力逐渐递减,能够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的淤积。患者在术后应持续穿着弹力袜,直至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可以停止。另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也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它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进行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流动,一般每天使用1 - 2 次,每次30 - 60 分钟。
3.药物预防措施
对于一些存在高风险因素的骨折患者,如高龄、肥胖、长期卧床、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降低血液的凝固性。在使用药物预防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防止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骨折患者的
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
01
蛋白质:骨折愈合的基石
蛋白质是构成骨骼和肌肉的基本物质,对于骨折愈合尤为关键。瘦肉、鱼类、蛋类、豆类以及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包含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能够有效促进骨痂的形成,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建议患者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搭配这些食物,如每日饮用一杯牛奶(约含8克蛋白质)或食用一个鸡蛋(约含7克蛋白质),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02
钙与维生素D:骨骼健康的守护者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以及绿叶蔬菜等富含丰富的钙质,患者可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同时,晒太阳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有效途径,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在必要时,患者也可遵医嘱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制剂,以确保骨骼健康。
03
维生素C与K:助力骨骼修复
维生素C在胶原蛋白的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维生素K则能活化骨钙素,促进骨骼的矿化过程。新鲜蔬果是这两种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如橙子、草莓、西兰花、菠菜等。患者应保持饮食的多样性,避免挑食或偏食,以确保各种维生素的均衡摄入。
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
与出院后护理随访
01
康复锻炼指导
早期阶段:对于上肢骨折患者,可从手部的握拳、伸指等基础练习着手,逐渐过渡到肩部的前屈、后伸、外展等更复杂的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则可从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练习开始,逐步发展到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中后期阶段: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康复锻炼的强度和内容也应相应增加,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02
出院后护理随访
护理指导:包括伤口的正确护理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期复查的时间安排等,确保患者在家庭康复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随访制度:建立完善的出院后护理随访制度至关重要。通过电话、微信、上门随访等多种方式,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康复锻炼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问题处理:若发现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加重、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调整锻炼强度或方法,必要时安排患者回院复查,以确保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寄语
从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疼痛与心理管理、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到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再到康复锻炼指导与出院后护理随访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骨折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宋广瑛.骨折康复治疗预防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6):12-13.
[2]周莹莹.如何做好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N].甘肃科技报,2024-09-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