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牧羊犬鉴赏网

围炉煮茶:现代人是否愿意为传统文化买单?

发表时间: 2024-01-28 08:30

围炉煮茶:现代人是否愿意为传统文化买单?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舍说,冬天“最妙的就是下点小雪”。

应该就是今年了。

福州人终于如愿看到、摸到了雪,虽然只是细细的雪米,刚触到手心上,就化了。

即使零星,也让萧索的大地,有了片刻苏醒。

在村姑陈的记忆中,福州和雪景,是非常割裂的。

因为,平时被温暖的冬阳所笼罩,绿树葱茏,跟下雪根本搭不到边。

还记得,上周末格外暖和。

没想到,只隔一天,气温骤降。

再过一天,福建各地就开始飘雪了。

后来越下越大,武夷山、‎太姥山,一场意外的雪,突然降临。

从老S发来的图片和视频里,抬头望去,车顶上、屋檐上、茶树上,都被白雪覆盖,仿佛披上了一层素雅的白纱。

这回,南方小土豆不用去哈尔滨。

在家门口就感受到了一把冰雪的欢乐省钱又省时。

不过,冰雪总有融化的时刻,犹如匆匆而过的客人,随着太阳升起,雪花开始融化,回归到平日的模样。

但多年以后,大家依然会记得2024开年,下过一场雪。

《2》

眼下阴冷的天气,似乎和“围炉煮茶”很相配。

看着火苗在烤炉中升腾,烤盘上煮一壶茶,周围再摆些茶点、水果。

邀几位朋友,在前院里,喝茶聊天。

不时抿几口杯中的茶汤,温润又暖和,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要说,围炉煮茶为什么会火呢?

这还要追溯到2020年的冬天,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放弃了很多原本可以实现的活动。

比如看电影,比如去火锅店吃火锅,比如四处旅游……

于是乎,在那个特殊时期里,先是户外露营,后是围炉煮茶,便成了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方式

身边有个朋友,先前看准了时机,转行去卖户外用品了。

短短几个月,就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东西,销量高,利润大,只要到了风口,就起飞了。

大家可以到露天的地方,架上炭火烤炉,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让紧绷的神经得到难得的松弛感。

随手拍下的照片,既有格调,又有氛围感。

发到某书上,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为了“网红”。

其实,这个时代想变成网红,真心不难。

再加上,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新中式,喜欢古风文化。

但不论是真喜欢,还是跟风随大流,“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的意境,确实令人向往。

不过,这并非新鲜的玩意。

早在古代,围着火炉煮茶,和朋友品香茗,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便被视为文人骚客社交、激情抒怀的表征。

可古人围炉,仅仅是因为条件不允许。

没有电,只能用火。

没有玻璃壶,只能用釜。

【备注:汉字“釜”表示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而现代人,更多的是在喝茶这件事上,搞仪式感、氛围感。

恨不得要租个百十平米的大院子,“妆造”齐全,一群年轻人在里面拍上几组大片。

《3》

围炉煮茶的走红,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种声音。

有人说,围炉煮茶的复兴,是件好事,至少证明年轻人对喝茶产生兴趣了,茶文化的继承和宣传,又后继有人了。

也有人说,围炉煮茶只是商家“割韭菜”的手段罢了,动辄就几百块钱,东西质量还不好。

甚至还有网友抱怨,自己花了300体验围炉煮茶,结果商家送的橘子,居然是发霉的。

茶圈内的人,更是不看好它。

觉得围炉煮茶就是在糟蹋茶叶,普通人根本难以掌握好火候,倒出来喝的时候,又苦又浓又酽,纯粹是为了尝鲜买单。

况且真正品质好的茶叶,怎么会到那些门店里面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

围炉煮茶存在着很多隐形的风险和缺点,比如,室内很容易着火和一氧化碳中毒,成本高;

只适合在秋冬季节,有季节限制(在南方的夏天烤火煮茶,分分钟就会上火);

煮茶也有讲究,要找适合煮的,品类要求严格;

对顾客有要求,得有耐心,还得有常识,知道每一样食材的烤制时间……

以上种种,都让大众对围炉煮茶蒙上了不好的印象。

其实,村姑陈认为,较真的人过于多了。

围炉煮茶和喝好茶,要分开来看。

围炉煮茶更多的是一种社交属性,是一种有几分精致和文化内涵的饮茶形式。

至于煮出来的茶汤,好不好喝,有没有突显这泡茶最好的风味,则是次要。

真正懂茶的人,能买得起、喝得起高端茶的人,或许会去体验围炉煮茶,但他们也绝对不会把好茶放进去煮。

即便煮了,也只是尝鲜,猎奇,浪费掉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作为主人,自己花钱买的茶,想如何喝,如何煮,如何泡,都是自由。

有钱难买好心情,不是吗?

《4》

抛开别的不谈,围炉煮茶的初衷是好的。

以茶会友,独立的灵魂互相碰撞。

只不过,发展到后期,很多东西变味了。

首先,是价格。

据说,最初的时候,围炉煮茶一位只需要十几块钱,也就差不多一杯奶茶钱。

不奢求是什么名茶,但能在天寒地冻里,喝上一杯热茶,吃点茶点,再听老板侃天说地,还是很值票价的。

但如今市面上的围炉煮茶,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虽说这个世上不缺有钱人,但有钱人也不傻,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花几百块钱,却只能吃到几十块钱的东西,价格与价值相差甚远,任谁都不想去做那个冤大头。

其次,围炉煮茶需要“技术”。

例如,许多人掌握不好火候,烤出来的食物都焦了,不仅卖相差,口感更糟糕。

甚至,商家没有贴心的把壶预热,煮茶的时候,直接“炸开了花”。

所以,围炉煮茶这件事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透露了喝茶的松弛感,以及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一部分人的探索欲望。

真正可恶的,是那些无良商家。

同样是赚钱,却不能把服务、质量做好,光想着“割韭菜”了。

明明是个很好的商机,活生生被玩坏了。

《5》

最后,没必要过度抨击那些喜欢围炉煮茶的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观。

实用主义者觉得,花几百块钱围炉煮茶,不如自己买点好茶回来。

两三百的价位,足够买一罐高品质的老白茶了。

但很显然,那些愿意为围炉煮茶买单的人,看重的本就不是食物本身。

是特定的氛围,是精致的生活,是为精神买单。

所以,你走你的阳光道,他走他的独木桥。

大家互不干扰,互相尊重,享受适合自己的喝茶方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