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5 09:57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常用作形容人们只顾自身利益,没办法团结在一起,后来人们又往这个故事里加入了一个“水多才好”的设定,让这三个和尚变成了12个去找水。
结果最后归根结底还是没水吃。
这是一个有趣的改编,但要是放到家庭之间来就没有那么欢乐了。
有的时候孩子多了未必是好事,兄弟姐妹之间没办法齐心协力起码还少不了一些鸡飞狗跳。
而且这个问题到父母晚年时甚至会更明显,谁照顾谁的问题就会成为父母之间和孩子之间最大的争论点之一。
只要是人,就没有办法做到公私分明,生活之中的利益往往轻而易举地就能打破公私鸿沟。
如果不知道果子成熟了有没有虫子,人们就常常会听从“不要提前自己打掉果子,成熟之后大把虫子随你捉”这样一句忠告。
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一样,虽然不知道将来的果子会不会烂掉,但是谁也不愿意自己提前打掉。
人们并不怎么担心自己的子女长大后会变成别人家庭的拖油瓶,而更多的人在拥有多个子女后反而是带着富足程度的期望。
甚至很多家庭数量众多,家中小孩多的时候,人们会更加地齐心协力,更加得其乐融融。
但是儿童时期快乐不代表成年之后就不会产生纠葛。
有这样一句话:“孩子多不如盟友多”。
家中有多个孩子的父母自然希望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会在生完每一个孩子后评估这个过程之中让他们消耗了多少精力和体力。
如果觉得用得不值得,那他们未来就会更加地放松警惕进而在带孩子时进行更合理的安排,不容易再消耗太多体力和精力。
理论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拖累父母的从来不是单纯的孩子数量,还有个体情况。
个体情况好的人们可能更加团结,个体情况差的人们却可能会因为数量多而大大增强某些感情。
最典型的就是兄弟姐妹数量多的家庭,如果不能认真地进行日常的划分责任,以免在责任得到履行时产生争端的话,那些责任以划分责任就推动了兄弟姐妹之间越来越清晰的利益之争,这是许多家庭之中都能找到的现象。
兄弟姐妹之间有点儿破裂很正常,但是如果腐烂到了骨肉相食的地步,那就几乎没办法逆转了。
况且兄弟姐妹之间再亲近也不如伴侣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血浓于水,而后两者是人们需要去照顾老人避免变成拖油瓶时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影响程度上就已经是阐释了衰弱的关系。
尽孝是一种理想,但在许多人面前它都是被现实和自己的利益所打破的,尽孝更加能做出牺牲的人更少,也更容易被其他人看不起。
兄弟姐妹多,并不一定能让家庭和睦。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重视孝道,从儒家开始这样一个文件化的理念被实现后人们就已经开始认真对待。
如果想要保持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那就不能让更多人站起来反抗体制。
统治阶级不仅不能被反抗,更不能让他们有所怨言。
那些愤怒着反抗的人们有的时候会因贫穷而付出生命代价,有的时候会因富足而失去底线。
富足的人们不仅能够选择能让自己尽孝的方式,并且还会因为自己价值观坚守而将自己的观念影响给周围的人,将他们逐渐转变为自己的追随者。
当然,尽孝只是理想中的出发点之一,在国家稳定这个目标之外,还有家庭稳定这个目标。
穷人对待国家的方式是绝对不能穷对待家庭的。
自己有意识地不支持孩子们将来的骨肉相残问题扩大化,很快就能让他们对父母之前的教育熟记于心,甚至他们还会在之后教育自己孩子时加重对孝道的强调。
首先强调孝道、然后强调家庭责任,这是许多人都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这个步骤也能让很多人达成共识,但是却阻挡不了各自想象中实现美好家庭的一切行动和争论。
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他们尤其对待责任的问题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些看法差异过大,就很容易成为冲突点,人们也难以再聚集在最开始被共同认可的“应当”上。
责任之上还有利益存在,人们的思想变化更加迅速,利益能让人的性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甚至愿意因为利益推翻之前共同认可的“应当”,希望能够重新成为行使权利的那个“他”。
所以大部分人觉得应该照顾父母,才能继续占据绝大部分,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甚至还有许多人因为过多考虑自身体验便狠心将父母遗弃,让自己完全不为他们负责。
这样的人有人,不觉得奇怪。如果骨肉相残是一种流行文化,那么咒骂这个行为更会成为风潮,人们更加可能因此与自己的亲戚反目,也可能因此获得财富、力量和名声,然后继续扩张影响,最终成为社会上的一类准主流力量。
况且,在完美社会这个仍旧存在于许多人脑海中的理想中,兄弟姐妹之间还是能够相互支持的。
所以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人总是在身不由己时才看清身边人的真实模样。
有句话这样说:人性本恶,这句话原本只是一个论点,但是它在尝试分类时很快出现极端化并成为许多人接触到的一类观念。
这类观念相信好人也有人,但是坏人才是生活中最多的人,所以这类他们为自己的评价弄出了一个标准:什么都不用做、还能得到照料和孝顺的人,都是好人;家人绝对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他,全世界都还比不上这类人的,当然也是好人,而其他的人都是坏蛋!
这类人一手创造了悲剧。
父母间隔世俗法则本应一起生活,共同完成美好的责任时,却因为自己的私人利益将注意转到了带来的财富上。
从前富裕的人们要用智慧将家传承下来,但是傻逼们自己开枪射死更多还没开花结果的小树苗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修剪方法!
孩子多并不会自动得到照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带来的利益也就不一样了,同时还要考虑个人境遇等因素,他们所能施加出来的力量可谓流差距巨大的。
为什么说兄弟姐妹之间本应团结在一起?
当年有这么多个人曾跟随创造财富的人奔走行动,其中有不少人在争议自己该做什么事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因为他们懂得团结是要所有人一起的事,而不是让别人代替自己行动可指挥他人的事情。
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很担心,知道自己可能会努力不到收益或者甚至被牺牲的人们是不会自发团结起来的。
兄弟姐妹这种关系并不会因为亲近而亲密,当思想开始混乱或者停留在肮脏时,他们反而很容易让生活变得更坏。
这大概率是自然现象,是社会进步需要清醒的人去改变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做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