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3 22:06
2017年7月11日是我的转折点,那一天,医生正式告诉我,我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这一诊断像是一块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却也像一束光,点亮了我多年迷茫的心路。从此,我开始了一场与自己共生的旅程。
双相情感障碍让人深刻体会到情绪的极端,从抑郁到躁狂,从天上到地下,仿佛是坐在一列停不下来的过山车上。然而,在混乱中,我学会了找到秩序;在不安中,我摸索出了与自己和平共处的方法。
第一部分:认知与接纳
确诊后的第一步,是理解这是一种疾病,而非性格缺陷或意志薄弱的表现。早期的我对“吃药”和“治疗”极度抗拒,认为依靠药物就是一种失败。但一次次情绪崩溃和难以自控的冲动行为,让我意识到,接受治疗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对自我负责的态度。
从那天起,我开始与医生紧密配合,规律服药,并严格遵守每半个月一次的长效针注射。虽然过程不易,但每一次遵守治疗计划,都是向稳定迈出的坚实一步。
第二部分:建立健康的生活节奏
双相患者的生活极易被情绪左右,因此建立健康的生活节奏尤为重要。
规律作息是我的第一步。我为自己制定了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尽管躁狂期的我会因为精力旺盛而难以入睡,而抑郁期的我又常常起不了床,我仍坚持将每天的时间安排清晰化。这种规律性让我的身体逐渐形成习惯,从而减轻情绪波动的强度。
运动是第二大法宝。每天早晨,我都会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无论是跑步还是瑜伽。这不仅让我感到充满活力,也通过释放内啡肽改善了我的情绪。对我而言,运动是与躁狂时的无序能量达成和解的方式,也是抑郁时激发动力的良药。
第三部分:创作与自我表达
作为一名音乐创作者,我发现创作是另一种疗愈方式。躁狂时,我的灵感如潮水般涌来,这时候,我会尽可能地记录和整理自己的想法。而在抑郁时,音乐则成为我的避风港,通过旋律和歌词,我能将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
在一次创作中,我写下了一句歌词:“黑夜如潮,日光如梦,但心如大地,总能复苏。”那是我从低谷走向光明的真实写照。
第四部分:社交与支持
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让人封闭自己,尤其是在抑郁期。但我逐渐学会向家人、朋友甚至支持小组寻求帮助。我加入了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线上社区,那里的人与我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同时,我也开始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其他患者,也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接纳自己。每当看到评论区有人说“你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更深的意义。
第五部分:拥抱不完美
作为一名双相患者,我深知情绪稳定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即使建立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难免会有失控的时候。但我明白,这是一场长跑,而非冲刺。
每一天,我都会提醒自己,这不仅是与疾病的较量,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机会。我用画笔勾勒躁狂的灿烂,也用文字记录抑郁的深沉。正因如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变得真实而独特。
双相情感障碍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与疾病共处,更是如何以一种更加宽容和温柔的方式对待自己和生活。
最后的感悟:与其抗拒它,不如理解它;与其掩盖它,不如拥抱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