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子和尚的唐代禅诗:揭示钓鱼艺术的至高境地

发表时间: 2023-11-29 15:45

钓鱼,是今天许多人非常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那么,钓鱼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唐代船子和尚写的钓鱼诗。

船子和尚偈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船子和尚是唐朝诗僧,法名德诚,蜀东武信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其人生平不详,卒于公元860年。

沈尹默书《船子和尚偈》

船子和尚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惟俨去世后,他离开药山,隐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吴江畔,因以船渡人,所以时人称之船子和尚。在华亭生活期间,船子和尚著有《拨棹歌》三十九首。

船子和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这首七绝。

起句“千尺丝纶直下垂”,丝纶即钓丝。钓鱼垂下千尺丝线,直入深潭,以“千尺”夸张丝线之长,以表现想钓大鱼的内心欲望。

“一波才动万波随”,钓丝入水,激起一阵水波,水波一波接一波,漫延在水面上。

“夜静水寒鱼不食”,钓鱼一直钓到了寂静的深夜,潭水寒冷,鱼儿一直不咬鱼饵。

最后“满船空载”,钓鱼打了空军,想必是满心的失望,然而,最后三字“月明归”,却让全诗的意境来了个大翻转,诗人从一个满心失望的钓鱼郞,变成了一个自在澄明的渔翁。

船子和尚的这首诗,是以钓鱼来比喻参悟禅法,垂丝千尺,可见求之深,万波随动,可见动之广,而只有破除一切执见,随缘任运,才能悟得“光明圆澈”的自性本心,即“满船空载月明归”的境界。

佛家禅法,我不是很懂,但从这首诗中,我看到了对人生欲望的修炼。

人生欲求,就如同钓鱼,每个人都想钓到一条大鱼,内心的欲念,如同水波,一波才动,万波相随。

佛家说,人有七苦,其中之一就是求不得,欲望太多,自然便会受求不得之苦的煎熬。

当我们遍历红尘,尝遍欲望求不得之苦,有一天,一轮明月照下,我们突然发现,呀!原来那些欲望,都不是我呀!只有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才是人一生的终极追求,霎时间明心见性,脱离了求不得之苦,了悟了“满船空载月明归”的人生意境。

说回钓鱼,钓鱼本是磨炼心性的活动,然而很多人钓鱼时,却陷入了钓不钓得到鱼的欲望之中,丧失了钓鱼乐趣

而钓鱼的最高境界,就是放下尘世的烦恼,抛弃对鱼的欲求,专注本心,享受风景,享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